查看原文
其他

瑞士和平峰会的“无力”,乌克兰何时赢来和平让被俄带走的儿童回家

吴小曼 汉娜书房
2024-09-26
文中图片来自网络
为期两天的瑞士和平峰会结束。在第二天会议上,各国代表都做了精彩发言讲话,而且还达成了联合公报:承认乌克兰领土和主权完整。不少媒体给予了肯定但也有异议的声音,认为很难有实质性进展,战争需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。
但政治和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。泽连斯基在和平峰会上提醒欧洲,俄罗斯不会结束乌克兰战争,在和平峰会前普京释放出“和谈”的信号,但他开出的苛刻条件马上遭到了泽连斯基的拒绝,说明战争还将持续下去。

01
战争总是“生离死别”,不论是乌克兰士兵,还是俄罗斯士兵,3年战争已经使几十万士兵失去生命,对于乌克兰更让人心碎,因为战火是在他们的国土上,他们不仅战士在伤亡,很多平民离开家园,老人、孩子被炸弹误伤,不少儿童还被带到了俄罗斯,这次和平峰会达成的公告中一项就是让这些儿童回到乌克兰。
不得不说,乌克兰的民众很坚强,泽连斯基这位由“演员”当选的总统,在战火中变得更顽强,他展现了卓越的“游说能力”和领导力,相反,普京这位曾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的硬汉声誉却在不断下降,他已经变得有些“老迈”,他原以为一周时间可以让乌克兰“去军事化”,结果却变成了一场消耗战。
有评论说普京中了拜登的“计谋”,不管是“中计”还是犯了“自高自大”的错,撤出军队、结束战争更需要勇气,但如果没有胜算的可能性,还继续消耗下去,这是不敢正视错误,并不明智。
泽连斯基作为对抗侵略者、为国家独立而战的英雄,他也不会轻易妥协,唯一的方式就是把俄罗斯军队赶走,这就需要欧美国家加大进攻性武器援助。
美国同时要考虑战争升级的风险,避免刺激俄罗斯做出过激反应,但长久的“消耗战”对乌克兰的人员伤亡,欧洲的经济和能源问题都是一个考验,俄罗斯由于能源丰富,他们的民族性格中有“悲情”一面,苦难往往能激发他们的民族斗志,这就使得战争会无限拖长。
突然感觉,和平峰会好无力,乌克兰何时才会赢来和平。

02
我们从情感、道义,遵守文明规则,让侵略者付出代价都希望乌克兰能赢。
他们的人民都很勇敢,他们为了自由也敢于牺牲。在战争之初,很多在国外的科学家、教授纷纷回到国内参战。其中有冬奥会运动员、作家,在战争中牺牲。
为了子孙后代,他们别无选择。
但从理性上又觉得,这些优秀的人牺牲是那么可惜,他们是国家发展的主力。为了保存实力,他们可以战略性撤出俄罗斯民族聚集区,毕竟土地是为人服务的,人比土地重要。
为了原则和信念,我们都希望乌克兰坚持下去,尤其是很多不用上战场的人,但每天面对亲人的流血、死伤,我不知道乌克兰人会不会犹豫。如果他们为了休养生息、愿意和谈,同样值得尊敬。

据路透社报道,这次峰会最终由80个国家共同签署,形成的联合公报主要内容如下:
承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;
按照“全部交换全部”的原则交换战俘;
对黑海和亚速海商船的袭击是不可接受的;
扎波罗热核电站应归还乌克兰控制,与乌克兰所有核电站和设施一样;
食品安全不应该成为武器;
乌克兰儿童应该从俄罗斯返回乌克兰。
把战争孤儿带到俄罗斯,去年我就写过俄罗斯“非人道行为”,当时还有自媒体说是假消息,这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反文明。

03
让这些儿童返回乌克兰,需要国际社会继续向俄罗斯施压。
俄罗斯内部的反对力量,可能也是迫使普金结束战争的方式。
去年俄罗斯自由军团发起过对俄本土攻击,军团人员主要是俄罗斯流亡到国外的反对派和反战人士,他们的目的是反对普京、“解放俄罗斯”。

但俄罗斯自由军团目前来看还需要契机。
《纽约客》主编在俄罗斯刚发起对乌克兰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时与俄罗斯《新报》总编德米特里·穆拉托夫进行了对话。
穆拉托夫是代表反战的知识分子群体,《新报》很快被关闭。穆拉托夫认为普京的目的不是占领乌克兰土地,而是“斩首泽连斯基”等亲西方的乌政府官员,扶持亲俄罗斯政府,让乌克兰去军事化,承认克里米亚,把乌东地区划归俄罗斯,这也是普京的“大俄罗斯之梦”的一部分。

穆拉托夫说普京不信任西方。他不认同“西方价值观”。他从欧洲大量收买前总理、首相和部长,让他们进入国有或形同国有的俄罗斯公司董事会。他们有身价,但他们没有价值观。


战争开始后,俄罗斯有很多人逃往邻国,每天都有“反战游行”,但最后都被压了下来。

普京几次连任,民众的支持很高,但知识分子群体和大量的中产阶层则反对普京,他们希望建立更民主的国家。俄罗斯改革止步不前,经济增长缓慢与俄罗斯寡头分不开,普京用流亡、暗杀等手段来打击他的“政敌”
说明俄罗斯社会的“自由派”都希望国家发生改变,从不完全民主变成完全民主。而普金代表的传统的地缘政治、守旧的观念经历“俄乌战争冲击”会被新的价值观取代,这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
END
因为所写内容容易“擦枪走火”,曼话空间已经几次封号,请关注小号!

往期精选

“苦难”都是有缘由的,73%的巴勒斯坦人表示支持10月7日的“恐袭”

父亲节呼唤“父亲回家”,“去父留子”没有那么爽、“父亲缺席”的家庭孩子在流泪·····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汉娜书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